爱摘书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明天子 > 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
    名剑山庄

    第一百四十三章  早膳

    朱祁镇一直以来,想要内阁大臣有地方经历。如果能从县令,知府,然后到六部主事,侍郎,然后转任巡抚,再担任一任尚书,进入内阁。

    这个履历在朱祁镇看来,是一个完善履历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一个进士出身的大臣,转任地方,中枢,了解地方也了解中枢,才能进入内阁。

    一般来说,进入内阁之后,他们已经宦海沉浮少则二十年,多则三十年。

    少年进士很少的,二十多岁的进士都足够年少了。

    如果二十多岁入仕,进入内阁的时间,也大抵要在五十多六十多了。再一点点的熬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上。

    大体是五十多岁六十多岁上下。

    最多担任十年内阁首辅,也就到了致仕的年纪。

    这一个体系,在朱祁镇的心中是比较完善的晋升制度。

    但是在文臣方面却不这样想。

    最少按朱祁镇的想法,曹鼐是决计没有资格进入内阁的。之前的惯例,进士及第之后,前三甲授为翰林编修,然后这些进士们要准备考庶吉士。然后庶吉士就能留馆,也就是进入翰林院。

    成为陛下近臣,为陛下讲课,修书,拟诏,等等的。

    内阁本来是皇帝的秘书班子。一直是挂在翰林院中的。

    所以,填补内阁人员,也就是从翰林院之中挑选。

    如果现在的内阁还是皇帝的秘书班子,朱祁镇也不会在这上面设立障碍,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了。

    从朱祁镇登基,太皇太后为了掌控朝政,加强了内阁。即便是同一个内阁首辅,杨士奇在宣德朝的权力与在正统朝的权力,是完全不同的。

    朱祁镇即便是亲政之后,也没有削减内阁的权力,却是加强了不少。

    这既是对现状的承认,也是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。

    朱祁镇不是太祖皇帝,做不到一人治天下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候,朱祁镇对内阁的定义,已经不是皇帝的秘书班子,而今的皇帝秘书班子是哪里,是司礼监。

    内阁是就是大明的政事堂。只是碍于太祖皇帝不设丞相的祖训。朱祁镇不可能承认这一点。

    但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,朱祁镇也是做过的。

    对于大明丞相的选拔,与皇帝秘书的选拔,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。

    所以,朱祁镇对翰林们狠坐十年冷板凳,一入内阁天下知的现状不满意。但是面对杨士奇,杨溥这样的强势内阁首辅。

    他也不好硬抗。从进入内阁的人选就可以看出来,杨溥之前,都是内阁提名,朱祁镇决断的。但是杨溥一去,朱祁镇御口定了周忱。

    曹鼐也是翰林院出身。如果今后内阁大臣不在翰林院选拔,翰林院的政治地位,几乎要一落千丈。

    所以,不管是为了自己,还是为了自己的支持者,在这一件事情上,曹鼐必须据理力争。

    一定要争取进入内阁的人,即便不是在翰林院,也要有庶吉士的头衔,有翰林院出身。

    曹鼐看似对朱祁镇千依百顺,但是这个河北大汉,骨子里也是有自己的坚持的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杨士奇对曹鼐推上来的原因。

    因为曹鼐是有大臣体,在皇帝面前是敢坚持己见。

    曹鼐在这一件事情上如此坚持,朱祁镇反而退了一步。毕竟曹鼐在很多事情,都办的很合朱祁镇的心思。

    在曹鼐如此坚持的情况之下,朱祁镇想将人选敲定,恐怕要将曹鼐给罢免了,才可以。

    既然朱祁镇将内阁当成为大明的政事堂,内阁首辅,就是大明的丞相。不管古今,罢相都是一个相当严重政治事件。

    朱祁镇不愿意频繁易相,他登基以来,内阁首辅也就三任而已,杨士奇,杨溥,而今的曹鼐。

    但是更不愿意妥协。

    毕竟,他之前对杨士奇,杨溥都妥协了,没有办法,杨士奇杨溥都是元老重臣,是硬骨头,朱祁镇也不愿意硬碰硬。只能妥协了

    曹鼐是何须人,不过是宣德年间才入仕的。资历浅薄。如果不是有杨士奇推荐,朱祁镇支持,这内阁首辅能落到他头上。

    故而,两人就这样僵持住了。

    空悬的内阁大学士就一直悬着吧。

    反正大学士厘定七人,乃是朱祁镇定下来的,之前大学士几个都有。多一个少一个并不妨碍公事,不过让几人分担一点而已。

    “平身。”朱祁镇目光扫过几个大臣,说道“诸位先生坐。”

    几人坐定之后,胡濙忽然说话了,他说道“陛下,老臣刚刚看见,陛下今日早膳没有动筷?”

    朱祁镇一时间有些错愕,想来是收拾到东西的小太监出去的时候,被胡濙看见了。说道“胡先生倒是眼尖。”

    胡濙说道“陛下,身负天下重任,万金之躯,需保重龙体才是,一日之计在于晨,早餐不食,有误终日,不合养生之道,臣请陛下保重老体,勿让天下臣民忧心。”

    朱祁镇心中苦笑,暗道“没有想到我到了古代,也逃不过被催早餐的命。”他心中虽然如此吐槽,但是心中却也有一丝丝的暖意。

    这位胡濙常年不管事,几乎有大隐隐于朝的风范,但是他对大明朱家却是忠心的。最少朱祁镇觉得胡濙看向他眼神,有时候不像是一个大臣看皇帝,而是像一个老人看在小辈。

    朱祁镇说道“朕知道了,这样吧,让小厨房,给诸位先生备一分粥,也让先生们尝尝宫中的饮食。”

    因为朱祁镇普及了煤球炉,各宫中的小厨房都普及了。当然了说普及也就宫中皇帝,太后,皇后与嫔妃,还有郕王,才能享受到这个待遇。其他的宫人是不可能享受到这个待遇的。

    再也不用御膳房光禄寺送餐了。

    朱祁镇决计不是那种吃冷餐的皇帝。乾清宫小厨房,与坤宁宫小厨房,还有慈宁宫小厨房,绝对是大明宫中厨艺最好的三个地方。

    毕竟宫中正经三个主子,都在这三处,在太皇太后去后,孙太后就入主慈宁宫了。

    “老臣有口福了。”胡濙说道“老臣似乎好多年没有在宫中吃过饭了。”

    朱祁镇想起,胡濙其实在太宗时期,也是宫中的常客。说道“怎么文渊阁的伙食不好吗?范弘。”

    范弘说道“奴婢在。”

    朱祁镇说道“吩咐下去,今后文渊阁的堂食,都由乾清宫小厨房供应。”

    范弘说道“是。”

    内阁几位纷纷行礼说道“臣等谢过陛下。”

    文渊阁的堂食,就是现在所说的工作餐。一般都是有御膳房,或者光禄寺供应的。而且文渊阁本质上也是一个图书馆,而且是皇宫之中最大的图书馆,照例是不许生火的。

    其实宫中也不许生火,只是谁能能拦得住皇帝吗?

    御膳房的饭菜,味道也就那样,哪里有乾清宫小厨房味道好。

    小厨房句乾清宫大殿不过几步路的距离,说话之间,就有有人将粥送上来了。

    就是很清淡的白粥,配上四盘时蔬。

    朱祁镇心中存了事情,但是吃起来饭来,却不只觉得慢了下来。

    无他,用餐礼仪已经刻进了朱祁镇的骨子里面了。没有人则罢了,有人在,朱祁镇下意思摆出来一个皇帝的样子。

    一切按礼仪来。

    吃了一柱香有余,朱祁镇放下了象牙筷。

    几乎是朱祁镇放下筷子的时候,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,几乎所有大臣都放下了筷子。

    他们几乎没有用多少。

    想来都是吃过早餐来上班的。朱祁镇也不多劝了,挥手让人收拾一下,让人将昨夜急报传了下去。